MineCity 三年計劃由突破機構主辦,蘇黎世保險全力支持,至今超過250位年輕人參加,透過Minecraft遊戲參與建設深水埗、沙田及北區的線上社區地圖,突破機構希望藉此計劃鼓勵更多年輕人由線上走到線下,積極善用科技創新,建造未來。
自2005年來,James Dyson設計大獎不斷挑戰來自工程及設計領域、具有創新想法和企業家精神的大學生及應屆畢業生,並成功激發出許多解決現存問題的優秀創意作品。兩位獲James Dyson挑選的國際大獎得主可獲得關鍵的資金及國際的認同,踏出重要的第一步,將意念轉化為日常生活應用。
全球教育科技領導者 Lenovo日前宣布於香港等亞太地區推出智能混合學習方案 Lenovo Smart Classroom,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。Lenovo Smart Classroom 結合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雲端運算及一系列高階技術,致力促使中小學更完善地管理教學流程。
於2018年成立的網上補習平台AfterSchool,甫推出即大受歡迎,註冊用戶人數達50,000人,更把教育科技(Edtech)應用得出神入化,幫助學生更有效率地提升學習水平。
為與各界分享研究成果,香港教育大學今日舉辦「教大獲獎創新項目巡禮2020」,藉此推動知識轉移。過去一年,教大研究項目在多個國際發明展中,共獲頒發22項殊榮。
由香港浸信會醫院日間醫療中心冠名贊助「2人3足勵同行」將改於網上舉行,並於3月12至25日累積步行10,000步,即可為基督教勵行會籌款,支持該會服務香港低收入家庭兒童、青海孤兒及殘障兒童的慈善工作。
「理大創客基金」計劃專為香港青年人而設,旨在促進本地硬件初創企業的產品開發。「計劃」借助理大多方面的優勢及透過向初創企業提供資金和培訓,幫助他們應對開發原型和擴大生產規模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,及善用大灣區城市的製造及生產能力。
疫情下,全球交通運輸受阻,不同行業均善用科技以維持業務運作。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畢業生以3D數碼設計軟件,協助時裝企業數碼化,讓身處外地的買家安坐家中選購服裝,令企業大大節省營運成本。即使受疫情影響,亦無阻本港企業向全球顧客推出最新款時裝。
比爾・蓋茨和喬布斯成功故事似乎在說明,經驗並不是企業家建立大公司的必要條件。事實上,在美國的初創企業有大約九成倒閉,能夠成功生存下來的寥寥可數。
教大副校長(研究與發展)及遴選委員會主席呂大樂教授與「校長嘉許計畫」得獎學生合照,範疇包括「藝術及文化」、「社會服務」、「領袖才能」、「體育」及「創新與科技」。
疫情下,網上教學已經成為新趨勢。有見學界對網上教材的需求殷切,香港教育大學(教大)在李嘉誠基金會的支持下,推出名為「數動智多Sing」的全新互動教材。
為慶祝辛丑年到來,Aureus推出了新春獨家優惠,報讀任何課程都可獲享折扣及免費課堂優惠(需視課程安排而定)
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簽署諒解備忘錄,透過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實習及研究計劃,攜手培育新一代創科人才,以壯大本地創科人才庫,為香港的科研及工商業行列注入新動力,提高本港競爭力。
理大將於七月十九日至八月十六日開展國際暑期課程。這個為期五星期的課程為來自全球各地的學生,在理大校園提供一系列學分課程及教育活動,讓他們這個夏季一邊學習一邊探索香港。國際暑期課程現正接受申請至二月二十八日。
學生只需要登入Borderless Lab 365,即可預約進行實驗時間及實驗項目,不受地域及時間限制。登入後可控制理大實驗室設備做實驗並下載及分析數據,教師更可因應學生程度進行指導。
教大邀請了8間中學,共871名學生參與該理財教育平台並完成三個或以上單元,整體平均分有32%的進步增幅,足證平台對提升學生理財概念的顯著成效。
浸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潘佳雁博士,帶領由浸大社會工作系及計算機科學系組成的團隊,開發名為「自在社交」計劃,運用虛擬實境技術幫助有社交焦慮的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