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學校為學生為面對外面的世界做準備時,除了解難能力外,什麼技能更為重要? 簡單來說,這是一種轉移學習的過程,代表著學生學習了知識後並將其應用於實際環境的情況。
轉眼間,又到四月份了,本年的春季慢慢進入尾聲,我們就這樣過了一個非常和暖的春天!而去年的冬天也是十分和暖,筆者記得今年一月份,部份地區的氣溫更曾試過達30度。
培育學生的解難能力已是現今的教學主流之一,尤其是STEM的課程發展上,必離不開解難元素。不過,普遍教師都會在準備教案時,預備好解難的題目,容易令培育解難變成練習解難,失去了意義。
教育就是為未來準備,透過準確預測未來,便可將生活變得更美好。國際數據公司IDC發表了最新的研究報告,報告指出到2020年,全球物聯網(IoT)應用的總支出將達到1.29萬億美元,每年的復合增長率預測期間為15.6%。
特區政府近年於教育界大力推行STEM,除了提供實際的資助外,同時亦鼓勵商界為學校提供多元化的技術支援。可是,仍有不少學校反映STEM的支援是十分單向,令學界推行過程中困難重重,情況又是否如此呢?
轉眼間又到2017年,小編與整個教育家報團隊可謂過了一個充實的假期,在和暖的聖誕節裡,Educators完成設置新增的網絡頻道 – 學仁頻道,以生動有趣的方式為各界同工提供教育訊息;另外,萬眾期待的創刊號將於2017年初正式發行,以季度性模式免費發佈至港澳及廣東等二千多間中小學、幼稚園及特殊學校,為數十萬名教育同工提供多方的教育發展策略方案,並會聯同商界舉辦不同類型的學界比賽,強化地區教園共融的發展。 為配合學界的應用發展,Educators手機程式版的開發進程也到了最後測試階段,相信好快就能夠上架予各位同工下載使用。